杨集昆教授
杨集昆1925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,原籍河北省香河县。他少年时期就着迷于漂亮的蝴蝶、美丽的甲虫以及歌声嘹亮的蝉等,梦想着成为一名昆虫学家。然而家道的中落,使他在1944年辅仁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后便不得不忍痛辍学谋生。穷困使他失学,却没有使他失志,工作之余,他仍在采集昆虫,刻苦钻研昆虫学书籍。194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,作为昆虫学系练习生,正式开始了其昆虫学生涯。
1949年以来,他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与植物保护系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,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、贵州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特约研究员、西北林学院名誉教授、中国昆虫学会理事、北京昆虫学会常务理事、《昆虫世界》和《北京昆虫学会通讯》主编、《昆虫分类学报》副主编、《动物分类学报》和《动物世界》编委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系统进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等职。
杨集昆教授在昆虫学的田园里取得了丰硕的成就。他是中国经验最丰富的昆虫标本采集家之一,亲自采集昆虫标本25万余号,为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的建设奠定了基础。1956年是他第一个发现了中国的原尾目昆虫,1958年他编著的中国迄今最完善的采集工具书——《昆虫的采集》出版发行。截止目前,杨集昆教授与合作者所研究的昆虫类群达17目100余科,发表论文600余篇,正式命名昆虫新种2000多个、新属50多个、新科2个,是国内分类学家中涉及类群最广、发表文章最多、命名新种数量最多的学者。他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次,其中三等奖2次,二等奖5次,一等奖2次,特等奖1次。杨集昆教授还是中国文化昆虫学的先驱之一。他收集的有关昆虫的工艺品、玩具、衣饰、日用品等达2000多件,涉及昆虫纲8目数10余科。他发表的昆虫与生肖动物的系列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,促进了我国文化昆虫学研究的进展。杨集昆教授十分重视科学普及事业,他认为热爱自然的情操要从娃娃抓起,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始于科学普及。为此,他身体力行,撰写了许多昆虫科普论著,积极参与少年宫及夏令营活动。受他的感染,不少青少年已献身于昆虫学事业,成为专门人才。杨集昆教授在昆虫学教学科研战线上奋斗了五十多个春秋,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昆虫学高级专门人才,已毕业的研究生就有近20名,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。1985年他光荣地被评为农牧渔业部属高等院校优秀教师,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。
|